顯示具有 小熊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小熊說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

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

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【小熊說】看見孩子的好

10月 22, 2019 Posted by 小熊 No comments
夜深人靜,適合跟大家分享感動的故事,雖然我放了一個很鬧的賽貓照片(不要揍我)。
今天,小羽挑戰40以內的加總,老斯感動到想哭,我們聽起來很容易,但其實有些中高年級生,心算速度可能還沒有小羽快,以大班孩子的程度,能"快速"做完10以內的合成分解,已經算是厲害,我講的是不靠手指頭計算。

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【小熊說】不填鴨的教育

11月 19, 2018 Posted by 小熊 , , , No comments
中午滑滑fb,在朋友塗鴉牆上看到這則投稿,上課方式真的很有趣(已羨慕),不過這種教學模式,不但考驗老師的功力,也考驗著家長對老師的信任,和家長們願意在課後花多少時間陪伴小孩。
「不填鴨的教育」,老師要能善於觀察、引導、因材施教,針對孩子的各種狀況做調整,班上有幾個孩子,老師心中就得有幾把尺,再根據孩子的能力分別教導,選對老師很重要。

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

【小熊說】該不該念幼兒園

5月 30, 2018 Posted by 小熊 No comments
最近有個捐款新聞鬧得沸沸揚揚,開始延伸到幼兒園要不要唸的問題,先不聊前面那則,就我來看只是不同立場在喊話,沒什麼好批鬥,而值得討論的是後續延伸,到底小孩該不該念幼兒園。
隨手可從新聞留言裡找到一堆正反討論,我挑幾個認為小孩不需要念幼兒園的內容:像是在幼兒園裡學不到什麼基礎教育;我小時候的記憶都只是在玩;自己愛生小孩就自己負責...各種,大家有興趣自己搜尋。
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
【小熊說】小孩不會思考,因為大人都幫他做好了

3月 27, 2018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No comments

我是個愛發問又不愛給標準答案的老師,課堂上很常聽見與眾不同,或是不合邏輯的有趣回應,比方說前幾天玩超級犀牛,我問小孩一個問題:「請問用一張牆壁卡蓋的房子比較穩固,還是兩張卡片呢?」一組回答我「兩張牆壁卡」,另一組討論完告訴我「一張」,到底用一張牆壁卡蓋房子比較穩,還是兩張比較穩呢?

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

【小熊說】小孩為什麼要破壞遊戲?

2月 01, 2018 Posted by 小熊 , , No comments
我的班上有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人物,他的角色是「搗蛋鬼」,搗蛋鬼喜歡跟老師唱反調,如果遇到他不喜歡的遊戲類型或是玩不贏,還會破壞遊戲進行,讓同組的小孩都沒得玩,有一次下課,我跟搗蛋鬼「溝通」,我說:「你每次都在我的課調皮搞破壞,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解決?」結果搗蛋鬼認真的跟我說:「老師妳可以打我呀,妳為什麼都不打我呢」,聽了我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。


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【小熊說】愛玩又愛吵架,五步驟把問題還給小孩自己處理!

11月 23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No comments
兩個小傢伙又在吵架,不過這次鬧得有點久,我前面坐著兩隻黑羊和白羊,互不相讓。

「如何?有結果了嗎?」我說。
「我就是要重新開始。」小安說。
「但是妳剛剛猜拳猜輸了!」柔柔一副快哭的樣子。
「那是因為妳每一把都慢出!」小安這次不客氣地大吼出來。
好吧,看來今天是沒有結果,兩個人還是在賭氣,誰也不讓誰。

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

【小熊說】疊杯男孩教我們的事,不一樣就是錯的?

10月 20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1 comment
記得有次聚會,我們幾個姐妹大聊育兒經,先是說教養辛苦,後說婆婆媽媽太囉唆,雖然長輩好心提醒,但種種「我以前......」對媽媽來說都是負擔,畢竟時代不同,而且媽媽有自己的教養想法,聽著聽著突然想起疊杯男孩,於是我把話題岔開,半正經的告訴大家關於男孩的故事。
這個桌遊叫做「快手疊杯」,玩法非常簡單,每個人拿一組杯子,比賽看誰最快把卡片圖案,依照正確順序排列出來。快手疊杯不僅考驗玩家的反應,同時訓練排列組合與手眼協調,帶點刺激並能學顏色辨識的「快手疊杯」十分受幼兒歡迎,規則不用講太多,看圖片就知道怎麼玩,響鈴是孩子的心頭好,總而言之是款不錯的互動遊戲。



有次親子活動,我們用快手疊杯做闖關遊戲,孩子必須跟關主比賽,看誰疊杯速度快,那天來了一對母子,男孩躍躍欲試的想趕快挑戰關主。
小熊:「準備好了嗎?」
弟弟:「我好了!」

跟小孩玩桌遊就像演戲,要放慢速度又不能太慢,不能讓他覺得我故意放水,但又要營造關主快輸的感覺,我一邊跟著他的速度,一邊觀察他會怎麼做。
男孩的故事我先賣個關子,仔細看下面這張圖,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開始疊杯?我問了好多朋友,答案幾乎一樣,其實就連我自己也是從最下層綠色開始,再來是黑色、黃色、紅色及藍色。



但小男孩不是拿綠色,他先拿紅色,正準備要拿第二個疊杯時,媽媽阻止他。
媽媽:「不對不對,先拿綠色再拿黑色,一個個往上疊。」
男孩放下原本的顏色重新擺杯,速度也落後不少,我看著孩子一次次被糾正,一次次重來,終於我忍不住說話了:
小熊:「媽咪,這次讓弟弟自己試試看好嗎?」
媽媽對男孩說:「媽媽不幫你囉,你一個人可以嗎?」
弟弟眼睛一亮:「我可以!」
小熊:「那你準備好,我們要開始囉。」

我觀察男孩拿疊杯的順序,以上圖的顏色為例,他先拿紅色再拿藍色,第二遍拿黑色再拿黃色,最後是一起疊在綠色上面,換成數字由上往下來說,大部份人習慣的順序是54321,他是21435。


學習不是二分法,沒有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

「後來呢?男孩自己玩之後有出錯嗎?」Amy問我。
「後面幾次他都習慣從第二層顏色開始疊,但速度並沒有變慢,這孩子其實很聰明,不能說他拿錯,他只是想的跟大家不一樣。」我說。

聰明的妳,從中看到關聯了嗎?

故事裡的媽媽好像求好心切的婆婆,迫不及待想告訴妳,以她的經驗,怎麼做才是最好,而妳就像疊杯男孩,妳有妳的想法,卻總是被其他人糾正,彷彿所有的問題只有一個答案,如果答案不是A,那就是錯的,誰都不喜歡這種被牽著走的感覺,但身為媽媽又不小心地牽著孩子走,有時候忘了孩子跟大人一樣,都需要被尊重。

我們容易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處理問題,卻忽略對方的想法與感受,試著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看待,別急著給答案,注意孩子做事的方式、面對事情的態度,用心觀察孩子一舉一動,不要急著糾正他,試著理解行為動機,為什麼要這麼做?你的理由是什麼?透過「肯定孩子的想法」,與他一起建立信任關係,必要時再給予幫助。

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

【小熊說】幼兒最愛!加強認知發展的遊戲類型

9月 22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No comments
3~4歲的孩子,處於精力旺盛、學習力特別好的狀態,各方面都有重要的發展,跟他們相處總是充滿驚喜,無時無刻都在改變成長,爸媽對於「一眠大一寸」應該很有感覺,這年齡的孩子懂得思考、發問,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,可以接受比較困難的挑戰,樂於探索新鮮的事物,正是加強幼兒認知發展的黃金期,只要是能玩的東西,小熊建議不妨多嘗試多體驗!認知相關的遊戲非常多樣,我挑選三個重點主題,並推薦幾款小朋友喜歡的桌上遊戲:

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

【遊戲+教學思考】從0開始設計遊戲

設計遊戲很難嗎?
說難不難,說簡單也不簡單,特別是要帶著一群1~6年級的孩子挑戰遊戲設計,真是其中有太多眉角。不得不說一開始真的很難,前面得先幫孩子建構認知,挑選已經玩過的範本進行拆解練習,上週五是我們第一堂遊戲概念,大概介紹遊戲的功用、玩家、配件,以「誰是牛頭王」進行示範,後半段我要求孩子們,根據簡報上的元素來練習改變,但他們太過依賴答案,一直懶得動腦思考,兩組的練習都做得七零八落。

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

【小熊說】用桌遊解密,帶你瞭解孩子在想什麼

最近一次上課的主題是「認識情緒」,我帶小朋友玩「妙語說書人」,這個遊戲很早被應用在諮商或輔導室,老師觀察孩子挑選的圖片,進一步推敲、了解孩子內心狀況,這次課程我使用妙語說書人的圖像元素,加入自己做的情緒卡,再次改變遊戲玩法。
下圖是其中一個小孩出的題目,他的情緒圖片是「哭哭」負面情緒,你猜猜四張圖中,那一張是他的答案?

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

【小熊說】數學怎麼教?三種遊戲類型,幫幼兒建立數感力

我的中、大班課程裡,有些孩子對數字敏感度很低,當遊戲結束要計算分數時,孩子對於數字並沒有仔細思考,就算是2+4這樣直觀的答案,都必須仰賴手指一個個數完,數完了答案可能還是錯的,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。平時可藉由小遊戲幫助孩子增強數感練習。以下整理三類有趣的數感遊戲,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:

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【遊戲+教學思考】寶石商人變變變

「我有一張3塊,還有一張2塊。」
「但是我一張7塊就比你還多!」
「這個鑽石是我要買給麻麻的!」
兩個孩子正在比較手牌上的數字大小,雖然老師已經喊N遍:不可以把牌給別人看😂

不過孩子總是這樣,不管怎麼玩都喜歡看別人有什麼東西。

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

【小熊說】家事變遊戲,別把「好玩的事」想太難

5月 03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No comments
「快一點,動作有點慢,鞋子先穿右腳」,時常在放學時聽見家長對孩子說類似的話,你有聽出什麼端倪嗎?一是大人在趕時間,二是孩子沒掌握做事的步驟,這樣場景只要把鞋子換成別的東西,就好像天天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,對孩子總要三催四請,大唸小罵的才能讓他完成動作,無時無刻都像在打仗一樣。

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

【小熊說】把胡蘿蔔切小塊的目標達成練習

5月 01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No comments

孩子容易分心,是許多家長想解決的問題,為什麼越來越多孩子專注力不足?根據統計顯示有幾個原因:環境的干擾太多、頻繁使用電子產品和電視、孩子缺乏時間管理、家長疏於陪伴...等,其實大多的狀況,都是由自我控制不足所引起,其實就算是大人,也會遇到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狀況,更遑論不夠成熟的幼童。


其實隨著年齡成長,大多數孩子的分心狀況會日漸改善,但有些孩子需要我們從生活中幫忙練習,大人該怎麼做呢?可以用任務拆解的概念來練習,在這裏我指的專注是「正確的把一件事,從頭到尾執行完畢」。
能吸引孩子專注的事情,通常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,其實小朋友看電視、玩電動的時候都滿專心,表示他們是做得到「專注」這件事,但為什麼對於大人的要求就容易分心?因為我們總是要求小孩做他們不喜歡的事,比方說:「寫功課、看書、收拾東西」,諸如此類的事情,不是小朋友喜歡做的事,所以他會更飄忽、被影響干擾。
請回想一下生活中,孩子什麼時候能專注的做自己的事,把情況記錄下來:

紀錄的事件必須越清楚、越詳細,比方說孩子喜歡看電視(影片),那他喜歡看哪個卡通?通常可以看多久?觀看過程中是否容易被干擾?看影片的時候會做其他事嗎?為什麼喜歡看這個?瞭解孩子的喜好與願意投入心力的地方,才能幫助他進步。

孩子,我們是「玩真的」

觀察孩子的喜好後,我們發現他在做某些事情時,能比平時更專心,上面整理好的項目就是「誘因」,誘因能幫助我們鼓勵、獎勵孩子,去完成一些他意願較低的事,或是我們想訓練他的生活技能,比方說這個禮拜設定目標是「讀完兩本繪本」,獎勵內容是「看完一集卡通」,我們得根據孩子的狀況,來調整目標與獎勵的方式,常見有兩種:

【1.】本週讀完兩本繪本,可以一次看完整集卡通
聽過「棉花糖理論」嗎,看著手裡香甜的棉花糖,大部份孩子會選擇立刻吃掉,只有少數人願意忍耐15分鐘,換得等待後的第二支棉花糖。等待獎勵的過程很難熬,可是透過這樣的獎勵方式,能訓練孩子自律,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。
【2.】分階段念繪本、分階段看完卡通
分段領取獎勵的方式,適合年紀小、自我控制力不足、嚴重分心的孩子,透過分段的方式先讓小孩建立信心:只要我願意就能做到!後續習慣這個模式後,再逐次調整,把任務和領獎的時間都拉長。


接下來,請將「希望孩子自己能完成」的任務寫在下表,填寫表格的時候,請考量孩子個別狀況,或者跟孩子共同討論也行。

設計任務時,一定要記得:淺顯易懂的標示出來,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。任務時段盡量排的規律,教導孩子如何確認內容,並且貼在明顯的地方,設法幫助孩子明白到底該做什麼事,像是可以把預計要做的分段任務列在紙上(或白板),完成後請孩子逐一刪除,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:答應給小孩的獎勵必須如實做到,當大人確實執行承諾,孩子會更樂於努力付出。

ps.其實大人也適用分段獎勵!


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

【小熊說】說了「危險」還是去做,為什麼孩子聽不懂?

4月 20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, No comments

人家說「好奇心會殺死一隻貓」,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經驗,小時候看大人用釘書機訂文件,覺得這個過程好神奇,按一下就能把幾張紙訂在一起,於是有一天讓我逮到機會,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用手指做實驗,放在訂書機裡面用力按下去,結果當然就是一邊哭一邊被罵,從那次經驗我學會如何「正確」使用釘書機,也知道釘書機不可以用在人的身上,會受傷流血。

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

【小熊說】舊物再利用,圖像字卡玩出故事力

聽到「威利」這兩個字,我相信很多大人都不覺得陌生,第一次看到「獵圖任務」這個桌遊,立刻讓人聯想起小時候愛玩的「威利在哪裡」,這個耳熟能詳的小人物威利,總是躲藏在茫茫人海中,需要極佳的耐心和眼力才能找到他。
「獵圖任務」跟「威利在哪裡」其實是很相似的遊戲,但是比起紙本,獵圖任務更多了變化與層次,遊戲概念很簡單,就像下面的照片一樣,九個板塊上繪有各式各樣的圖案,有的是生活物品、有的是不存在的東西(像是獨角獸),小朋友依據任務卡的指示,找尋板塊上一模一樣、或是符合條件的圖案。


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

【小熊說】遊戲玩輸就生氣,小霸王的火山怎麼消?

3月 14, 2017 Posted by 小熊 , , , , , No comments
帶過這麼多小朋友玩遊戲,其中有一次經驗讓人印象深刻,暫且叫這孩子「大姐頭」好了,大姐頭非常強勢,而且一定要獲勝,如果發現自己快輸了,就會強迫別人必須按照她的想法進行遊戲,有人不服從,她就會口出惡言,甚至搶過別人手上的東西,讓遊戲無法繼續。

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

【公益】卷卷蛋糕邀您一起做愛心

今年的228連假你在做什麼呢?
大部份人對四天連假都有妥善規劃,有的人跟朋友出遊,與家人到郊外踏青,或者利用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,而這次連續假期對小熊來說別具意義,在因緣際會下,我們到台中與知名網購店家「卷卷蛋糕」合作,發起公益募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