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

【遊戲+教學思考】寶石商人變變變

「我有一張3塊,還有一張2塊。」
「但是我一張7塊就比你還多!」
「這個鑽石是我要買給麻麻的!」
兩個孩子正在比較手牌上的數字大小,雖然老師已經喊N遍:不可以把牌給別人看😂

不過孩子總是這樣,不管怎麼玩都喜歡看別人有什麼東西。

給他魚,不如教孩子怎麼釣魚

今天帶孩子玩「寶石商人」,這是個關於寶石拍賣競標的遊戲,但遊戲機制不適合幼兒,所以我改變規則、並增加故事主題,在活動開始前,他們聽老師講一個關於以物易物的故事。
「很久很久,很久很久,很久很久,很久以前」我說。
「老師,妳用了好多個很久,這個故事真的是很久很久很久!」多多一說出來,孩子們笑倒在桌上,我也跟著一起笑了。
「好的,那我相信你們已經知道這是個超級久以前的故事。」我清了清喉嚨繼續,自從在瑪利亞課程講過三隻小豬的故事,我發現自己在說故事這方面有天份。「小島上有兩個村莊,咦?剛好就跟你們這兩組好像!」小朋友又笑地倒在桌上,「這兩個村莊裡住著跟你們長得好像的人,他們在晚上的時候肚子餓了」我摸著肚子繼續說,「肚子餓的時候要做什麼事?」
「吃飯!」多多總是愛搶答。
「好!那飯從哪裡來?」我接著孩子的話題繼續問。
「我知道,是米,要種田!」多多說。
「答對了!那請問其他小朋友,吃白飯會配什麼?」
接著每個孩子開始搶答,有的人在故事裡扮演種菜的角色,有的養雞、有的養豬。
「有一天,農夫多多看著喬喬家裡的烤雞香噴噴,他一直流口水...」我一邊模仿一邊講故事,但話還沒說完,小朋友又笑倒在桌上,也跟著模仿飢腸轆轆的表情。

「請問喬喬先生,你願意用一隻香噴噴的烤雞,跟農夫多多換一包白淨的米飯嗎?」
「我願意!」

從生活中認識理財概念

這個故事講了十幾分鐘,孩子認真模擬小型交易市場,有的還會學麻麻平時買菜討價還價,接著我們開啟了關於「錢」的討論:
1.】你有自己用錢買東西的經驗嗎?
A:大部份孩子都有獨自到附近雜貨店、商店結帳的經驗。
2.】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錢?(請舉例)
A:吃東西、買玩具、家裡的東西。(老師幫忙補充食衣住行育樂)
3.】爸爸媽媽用什麼方式獲得錢?
A:上班。(老師補充上班是因為大人用能力/勞力付出,換取金錢)
【4.】為什麼大人都說:「幫你把紅包存起來」?
A:因為大人要用/讓我可以買玩具/大人說以後拿來繳學費

跟孩子討論互動,是我上課中最喜歡的部分,除了可以藉由對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,也能在討論過程中,看到孩子從疑惑不解到融會貫通、舉一反三的運思行為,雖然有時答案很無俚頭,不過創意的生成不就是這樣來的嗎?

如何改變遊戲規則

「寶石商人」的主要遊戲機制是:「競標」,但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太困難,而我的課程目的是讓孩子學習:「錢是怎麼演變而來」、「購買行為的產生(價高者得)」、「簡單的數字運算」。在確定玩法前,必須考慮到整體孩子的狀況、個別計算能力、個別願意等待(輪流)的時間,於是我調整一些規則如下:
  1. 先不使用萬能寶石卡,等孩子能理解基礎規則後再加入遊戲裡
  2. 請孩子同時出價(出牌),在開牌之前,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要出什麼牌
  3. 出價最高的人可以獲得寶石,並能指定下一次大家要買什麼顏色的寶石
  4. 做完一次交易,老師(寶石大商人)會補給每個人兩張手牌
  5. 誰先買到3個寶石,遊戲就結束了

上面的玩法對大班孩子來說聽完就會了,中班的孩子需要實際玩一次,無論是大班中班,兩組孩子都在第一次拍賣寶石後,開始掌握幾個訣竅:
  1. 盡量出最多錢去買
  2. 買到寶石的人,下一個指定顏色,會選自己手牌裡顏色最多的寶石
  3. 中班孩子學到數字歸納,舉例來說有個孩子出牌:2+3+2+3+45張,孩子們一個個用手指數,很容易忘記前面數了多少,於是我們將先牌做歸納[2+3][2+3][4]的方式去算,果然玩到第四次的時候,孩子的計算過程變快。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