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搗蛋鬼不是真的想搞破壞,調皮的行為是希望老師只聽他說話、關心他,無奈老師要面對的學生太多,實在分身乏術沒辦法一直陪伴。父母不常陪在孩子身邊,小朋友不知道該怎麼處理「需要人陪伴」的情緒,於是也用相同的方式吸引大人注意,當孩子發現做錯事會有人在意他,以為這招有效,於是一直做些讓人生氣的事,面對這樣的狀況,重點還是要先了解造成這些行為的原因是什麼,再根據原因調整。
遊戲中常見的破壞行為,主因有下列幾項,各位家長也可以依據平時孩子在家遊戲的狀況來做參考:
- 想引起注意、獲得關愛:孩子知道故意搗蛋就能獲得關心,大多時候他的破懷行為是故意的,他曉得「做A就會得到B」,我們必須將他的情緒和行為分開處理,告訴他:「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,但是錯的行為必須糾正」,在教育孩子如何適時表達感受與需要之外,大人也要溫柔而堅定地對孩子說「不可以」。
- 還沒完全學會「控制」力氣:這個狀況常發生在幼兒,玩遊戲的時候碰撞或力氣太大,不小心就把整個版圖弄倒,一起玩的孩子見狀會喊:「老師,XXX把遊戲弄壞了」,其實小孩不是故意弄倒,但被同學一指認他就不知所措,此時可以先安撫孩子,,讓大家一起協助收拾。
- 輸不起,所以藉此發洩不滿的心情:小孩的情緒控管能力不比大人好,有時候太在意輸贏,玩輸就開始發脾氣,如果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破壞,除了教導孩子現實與遊戲的差別,不妨試著讓小孩轉移注意力,換個方式發洩,同時也要透過遊戲機會教育,教導孩子該如何面對失敗的情緒。
- 如果這樣會怎樣:小孩搞破壞不見得都有正當理由,有些時候純粹就是覺得好玩,他們只是想知道「如果我不按造規則玩會怎麼樣」,「如果我把東西弄壞了會怎麼樣」,甚至在年紀較大的團體裡,孩子們也會藉由破壞或是更野蠻的行為,來確認自己在團隊裡的主導權,演變到最後可能會變成霸凌,若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,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和孩子一起玩,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。
本篇文章同時刊錄在未來Family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