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

【遊戲介紹】奇雞家族 Gobblers Family Mix

有沒有覺得這款遊戲很眼熟?繼「奇雞連連」之後,他們的親戚「奇雞家族」來報到囉,雖然兩款遊戲的名字很像,玩法卻大相徑庭,「奇雞家族」結合視覺記憶與邏輯思考,同時也要比賽看誰速度快,我覺得有點像是困難版的"閃靈快手",如果要跟小小孩一起玩,建議家長先將題目卡分類,練習後再開始會比較好!


官網購買:奇雞家族


每次去野餐,奇雞家族的每一隻火雞都會瘋狂投入牠們祖傳的捉迷藏遊戲,火雞媽媽會把哥哥藏起來,而哥哥會把妹妹藏起來!你們必須靠記憶力和觀察力來找到他們,但要注意,姨婆和叔公都是麻煩製造大王。
🎯 適合年齡:5歲以上
🎯 遊戲人數:2~5人
🎯 遊戲時間:約10分鐘
🎯 牌套尺寸:42張:75*75mm


  • 4隻大火雞(3隻媽媽和1隻粉紫色的姨婆)
  • 3隻中火雞(哥哥)
  • 3隻小火雞(妹妹)
  • 42張懸賞牌

→開箱囉,一隻火雞一個坑


→大家排排站,姨婆其實根本就粉紅色呀


→媽媽可以把哥哥、妹妹都蓋住(大吃小)


→把所有懸賞牌(題目卡)混在一起玩,腦袋就打結囉


將懸賞牌一起洗牌後,面朝下組成牌庫,放在桌面中央。將火雞們混合在一起。
  1. 將所有火雞放在桌面中央,讓所有玩家都可以看到。
    注意:姨婆在基本版遊戲中不會使用,她可以先回盒中休息。
  2. 每名玩家輪流移動火雞,先將一隻火雞哥哥蓋住一隻火雞妹妹,當所有妹妹都藏好後,將一隻火雞媽媽蓋住一隻火雞哥哥,直到所有的哥哥也都藏好,桌上只看得到媽媽為止。
    注意:火雞躲藏的過程由玩家輪流進行,一次一個人蓋住一隻雞,要讓所有玩家都看清楚躲藏的過程。

首先找到正確的火雞並贏得懸賞牌,當你獲得5張懸賞牌時,你贏得勝利。


由最近曾去野餐的人翻開牌庫頂的第一張牌,將它面朝上放在桌上。翻牌時,必須由內往外翻開,讓其他玩家先於你看見紙牌的內容。開始找人囉!當懸賞牌翻開後,所有玩家同時進行遊戲,試著找到未出現在牌上的那名家族成員,並指出他的位置。

懸賞卡解說【範例】:


  • 如果牌上的2隻火雞身分相同時(媽媽人哥哥人妹妹)時,你必須找出該身分中未出現的成員。
    【以上圖為例,答案是橘色妹妹】
  • 如果牌上的2隻火雞顏色相同時,你必須找出這個顏色未出現的成員。
    【以上圖為例,答案是橘色哥哥】
  • 如果牌上的2隻火雞身分和顏色都不同,你必須找出顏色和身分都未出現在牌上的成員。
    【以上圖為例,答案是藍色哥哥】
  • 如果牌上出現的是叔公時,遊戲暫停,將所有火雞依遊戲準備所述,排成一列後逐一隱藏起來,然後將此牌棄掉,繼續下一回合的遊戲。

當有玩家認為自己知道懸賞的是哪一隻火雞,以及躲藏位置時,他指出那疊火雞並說出他的顏色及身分(例如:橘色哥哥),然後其他玩家先確認答案是否正確,並檢查該火雞是否躲藏在他所指出的那疊火雞中。


如果指出的奇雞顏色及身分正確,也躲藏在他所指出的位置,該玩家贏得這張牌並將它面朝下放在自己面前。
只要顏色、身分和躲藏位置有一項不正確,該玩家失去1張他面前已贏得的牌,他本回合不能再次作答,其他玩家繼續進行本回合的遊戲,盡快找出懸賞的火雞,當有人贏得懸賞牌時,一回合結束,將移動過的火雞放回原位後,贏得懸賞牌的玩家翻開牌庫頂的那張牌,開始下一回合遊戲。


當有玩家贏得5張懸賞牌時,遊戲立刻結束,他成為這場捉迷藏的贏家。




有點難度的「奇雞家族」,以記憶、競速為遊戲主軸,遊戲前的練習,能幫助孩子增加信心,所以引導教學很重要,想要玩得好,必須掌握兩個特點:「9個角色之間的對應關係」以及「熟悉題目卡內容」。在開始遊戲前,我們可以先做兩次示範:
  1. 帶孩子認識懸賞牌上的家族成員,仔細觀察他們有哪些特色(顏色、大小、表情)?將九個角色放在桌面,由家長翻開圖卡,請孩子選出「與圖卡上相符的角色」,用幾分鐘時間練習圖像與實物對應。
  2. 從簡單的懸賞卡練習,像是「顏色相同時,找出同色但未出現的成員」、「身份相同時,找出同身份但未出現的成員」,最後再用第三種「找出顏色和身份都未出現的成員」,每種懸賞卡試玩1~3次,接著就能正式開始遊戲。


所有的桌遊機制都建立在規則之上,也因此玩家間約定俗成的「遊戲規範」非常重要,尤其是競速類型的桌遊,更強調秩序與公平,一旦加入遊戲中,大家就得遵守彼此協定的玩法,如果沒有協調好,遊戲過程就會不斷爭執,以「奇雞家族」為例,小孩常見的突發狀況像是:
  1. 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動作最快,如果沒有大人盯著過程,很難評斷誰是第一名。
  2. 有些孩子會直接打開"媽媽",窺探裡面的顏色是否正確,或者動作很大,不小心把全部的雞都翻倒。
  3. 當孩子持續拿不到分數,會降低信心與遊戲興致,有的人甚至會心情不好或是發脾氣。
儘管競速類桌遊容易引起糾紛,我認為換個角度來看也是優點,透過溝通互動讓小孩學習自律與人際規範。雖然現在的教育理念,時常強調讓孩子在學習中自由發揮,但是自由不等於隨便,如果放任孩子想幹嘛就幹嘛,他們很難學會自我控制、互相尊重,在團體生活也容易與人起衝突。老師(家長)在遊戲過程中,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,我們必須協助孩童制定規範、建立原則,特別是「說明書沒寫但關於平等的部分」,好比說如果有人不遵守遊戲規則,應該怎麼處理?又或者是當玩家「同時」指認答案,該如何裁定結果誰輸誰贏?這些都是在桌遊規則以外的約定,且由玩家們共同遵守,初期,大人多處於仲裁角色,協助孩子制定規則,後期則盡量將主導權交給孩子,讓他們遇到爭執能自行處理,有些小孩很會協調糾紛,其實都是在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掌握人與人相處的眉角。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