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有個叫做過河拆橋的遊戲,也是和距離測量相關,不過比較適合8歲以上的孩子,他增加手牌運用和策略,難度大幅提升。
兔子島上所有的居民此刻都歡欣鼓舞,因為採收蘿蔔的季節到了!
但很不湊巧,胡蘿蔔都長在湖中的另一座島上,而兔子們不會游泳,幸好,有隻聰明的兔子想到辦法:把大石頭沉到水裡,並在上面鋪上木板當作橋。
不過,小兔子缺乏足夠的木板搭建橋樑,因此他們必須使用相同的零件輪流搭橋,如果錯估距離,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經過身邊,所以動手前可得小心謹慎的估算長度唷。
🎯 適合年齡:4歲以上
🎯 遊戲人數:2~4人
🎯 遊戲時間:15分鐘
- 兔子島*1
- 胡蘿蔔島*1
- 顏色骰子*1
- 橋樑零件*6
- 石頭*5
- 兔子*4
- 胡蘿蔔*3
→圖片拍攝自說明書
Haba的遊戲道具都很「真材實料」,配件大小適中,拿在手上非常有份量,建議家長可以找白膠先把胡蘿蔔島和兔子島固定住,之後就不用一直組裝,像我就是沒做這件事,所以某次上課,兔子島支架就被小孩給壓歪(欲哭無淚)....,零碎的配件可以找夾鏈袋分類組裝。
→沒有設計收納隔層,不過也不影響啦
→四隻兔子排排站,孩子們來取名吧!最右邊就叫小賀。
文章開頭我說這是個可愛又殘忍的遊戲,不曉得各位看倌有沒有發現,糧食嚴重分配不均啊!怎麼會四隻兔子只有三個胡蘿蔔?而且請看接下來兩張照片,三個胡蘿蔔的大小不一,根本是逼死小孩啊,叫晚到的兔寶寶情何以堪 😱😫
→限量是殘酷的
橋墩共有六個,搭配的是六面骰,我在遊戲時遇過骰子丟出橘色,但小孩找不到橋(正解是下圖左二),因為他們不覺得「木橋=橘色」,所以在遊戲前引導顏色辨識是非常重要的,此外也可以順便機會教育「橋的長度會影響兔子能夠跳多遠」。
→五顆石頭,用來搭建橋墩
- 把連接片接成十字架形狀,將兔子島和胡蘿蔔島組裝起來。
兩個島所使用的連接片不同,要特別注意! - 把兔子島和胡蘿蔔倒放在桌上,兩座小島的距離約80公分(約四個盒子長)。
→圖片拍攝自說明書 - 每個玩家選擇一隻代表自己的兔子,放到兔子島上
- 將橋樑零件依序放在兔子島旁
- 最後,依照玩家人數,將胡蘿蔔與石頭的數量備用如下表:
玩家人數
|
2人
|
3人
|
4人
|
胡蘿蔔數量
|
大蘿蔔一條
|
兩條
|
三條
|
石頭數量
|
三塊
|
四塊
|
五塊
|
🐰決定遊戲順序:由耳朵最長的玩家開始,順時針方向進行遊戲順序。
(隨意決定也可以喔)
玩家每個回合必須完成 ❶估測橋樑長度 ❷移動兔子,等兩個步驟。
【 ❶估測橋樑長度】
- 擲骰子,決定本回合可以使用哪個顏色的橋樑。
- 目測估算橋樑的長度,把一塊石頭放在預測的地方,玩家只能估測,不可以使用橋樑,或其他輔助工具進行測量。
- 玩家只能幫自己的兔子搭橋,放置橋樑時,不可以碰到其他兔子所站立的石頭。
【特別注意】
四隻兔子都站上石頭後,會多出一顆石頭,接下來輪流使用多出的石頭搭橋,
請看下文的操作影片,可以從03:00開始看起,會更了解怎麼幫助兔子前進唷!
【 ❷移動兔子】
拿起橋樑零件,將石頭和兔子站立的地方相連,接著看看以下結果:
拿起橋樑零件,將石頭和兔子站立的地方相連,接著看看以下結果:
→照片拍攝自說明書
當所有兔子都抵達胡蘿蔔島,遊戲結束,
拿到最大胡蘿蔔的兔子是「頭號優勝者」,其次是「超級蹦跳者」,第三名是「資深吃貨」,最後上岸的小兔子雖然沒有拔到胡蘿蔔,但也非常努力地參與過程,我們給他個「不放棄勇者」的封號,下次表現一定會更好唷!
推薦這個遊戲的原因在文章一開始提到,以距離測量、長度為主的桌上遊戲並不多,「蹦跳兔大挑戰」便是結構完整的一款遊戲,故事裡兔子為了要吃胡蘿蔔而搭橋渡河,遊戲概念很簡單:丟骰子、放石頭、放橋、移動兔子,其中運用到以下能力:
搭配蹦跳兔大挑戰,也可以做其他延伸教學,可以將遊戲玩法融入生活中:
當所有兔子都抵達胡蘿蔔島,遊戲結束,
拿到最大胡蘿蔔的兔子是「頭號優勝者」,其次是「超級蹦跳者」,第三名是「資深吃貨」,最後上岸的小兔子雖然沒有拔到胡蘿蔔,但也非常努力地參與過程,我們給他個「不放棄勇者」的封號,下次表現一定會更好唷!
《蹦跳兔大挑戰》操作示範影片-東雨文化
遊戲玩法可以從03:00開始看起
推薦這個遊戲的原因在文章一開始提到,以距離測量、長度為主的桌上遊戲並不多,「蹦跳兔大挑戰」便是結構完整的一款遊戲,故事裡兔子為了要吃胡蘿蔔而搭橋渡河,遊戲概念很簡單:丟骰子、放石頭、放橋、移動兔子,其中運用到以下能力:
- 🎯估算空間和距離
- 🎯目測物件長短
- 🎯解決問題
搭配蹦跳兔大挑戰,也可以做其他延伸教學,可以將遊戲玩法融入生活中:
- 動物比一比:老鼠、貓、獅子、長頸鹿,不同的動物大小是否一樣?順序為何?
- 一把尺有15公分這麼長,請問從腳到腰,需要量幾次?
- 兩根棉花棒相接,和五根棉花棒相接,哪一組接出來的長度比較長?
- 兩個路燈之間的距離,跨大步走需要走幾步呢?
教學教學,「教」和「學」是兩件事,特別是學齡前的孩童,你的「教」要放慢,讓孩子有機會自己「學」,我常說玩遊戲只是開啟興趣的引子,好玩的東西能吸引小孩專注,而要怎麼讓小孩從玩的過程裡有所收穫,就看帶領的大人如何慢慢教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